close

    以習俗來說,在西方國家,成年男女正常交往直到論及婚嫁時,男性才會把女友帶回家去見父母(尤其是母親)。因西方親子關係的「獨立性」、「自主性」與「尊重性」比東方民族強,較屬於「知會性」、「禮貌性」及「接納性」的程序完成。西方的家庭文化幾乎都以獨立小家庭為主流,加上成年子女很少與父母同住,因此婆媳問題雖也存在,但不至於釀成什麼婚姻的大悲劇。

     然而,在東方某些國情卻不太一樣,家庭觀念較重固然是文化的影響,但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關係通常是處在彼此雖深愛對方,卻又經常陷入依賴性—抓著不敢放,放了又不放心,是一種既不乾脆又囉嗦的混淆心態。

這導致不少東方國度裡的兩性關係尚未談到婚姻,只將戀愛對象曝光,家族成員的紛紛介入,便足以影響雙方當事人對愛情本質的判斷了。而其中又以未來婆婆的角色最具權威,也最有影響力,因為你們未來從婚事的承諾、婚禮的過程,以及未來婚姻的經營,她將是不會缺席的要角;至於未來的另一半和公公,反而往往都只是演啞劇或配角的合作對象罷了。

因此當未來的婆婆在批評她自己的兒子時,妳必須要懂得察言觀色。到底這位長輩是客套的謙虛?還是真心地提示妳要注意?亦或是想從妳口中得知她所不了解的兒子的另一面?也可能她只是心血來潮,隨便想到哪裡說到哪裡罷了,但也有可能她是在故意試探,好讓妳知難而退。

總之,不論其動機何在,重要的是妳的態度,以下內容提供妳面對婚姻應有的心態和視角。

一、能用一顆單純的心,來面對婚姻生活中多元化的人際關係。所謂「日久見人心」、「真的假不了,假的真不了」,不要尚未踏進婆家,卻因無心、疏忽或刻意,而把人際關係的互動複雜或扭曲了。

二、要面帶笑容、專注的聆聽。這樣是最易令人卸下心房的溝通態度,因為妳重視她存在的價值。

三、「心存感激」要像刺青般地常烙印在心中。能適時對未來婆婆表達感謝,感謝她為妳生了一位值得讓妳攜手共度一生的另一半;每位母親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都有一部不足以為外人道的辛酸史,雖說父母親對子女的奉獻犧牲往往不求回饋,但若能從一個外人口中獲得肯定,終究也是種難得的感動,何況這也是事實,不是嗎?

四、在婚前就要認知及自覺到,戀愛是兩人的事,而結婚則牽涉到家族間的事,不能完全壟斷未來另一半與其家人的相聚時間。尤其是與父母親的親情,夫妻再親密仍非連體嬰,婚前就無法接納並融入其原生家庭的文化,婚後只會漸漸地被放逐在人煙稀少的孤寂沙漠中。

因此,如果說「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」,那麼「兒子可能就是母親這輩子的債主」,對多數的母親而言,能否找到一個令她滿意的媳婦,再把兒子放心地交出去,這是件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無奈抉擇,因此才會出現婆婆眼中的媳婦永遠都不是最滿意的苛求。

能讓未來的婆婆樂意在婚前與妳直接面對面溝通,而妳也能欣然接受這種方式,且心中無任何主觀或偏見的罣礙,這將會是婚前能否了解婆婆性格的近距離觀察,以及妳們兩人未來互動關係適性與否的關鍵。另外,長輩的思維往往與晚輩有代溝,口氣也不像自己習慣的母親,因此別太在意或刻意去找碴及鑽牛角尖。

有禮走遍天下,走進婆婆的心裡

很多未婚女性都會問些生活上很實際的問題,例如:到未來的婆家需不需要幫忙做家事?每次去做客都要帶「伴手禮」嗎?關於這點,我個人的看法是,既然是未來的婆家,那親密關係應僅次於自己的原成長家庭,除非妳在自己家中是屬於「茶來伸手,飯來張口」、完全有傭人服侍或家人代勞者,否則到任何人家裡做客,如飯前幫忙擺碗筷,飯後收拾清潔桌面或洗碗盤等工作,雖用不著矯情到硬搶著做,但至少也要懂得主動詢問,有什麼工作是妳可以幫忙分擔的。

家庭是個團體生活,每個參與者均應盡心意擔責任,否則就太自私自利或自以為是。因為是未來的婆家,很多生活習性還在探索中,過分熱情或介入太深,也會有喧賓奪主與進退兩難的反效果,所以主動徵詢、樂意分擔是主客之間不失禮的好方法。

「禮不可廢」是文明社會的生活態度。所謂「物薄情意濃」,贈禮不在其價位高低,而在於心意的深淺。為了刻意討好婆婆而大獻殷勤,或出手闊氣大買名牌皮包等,對有能力或較虛榮的婆婆而言或許是投其所好,但對勤儉持家的婆婆而言,則會認為妳太浪費、不實際。因此必須多花時間了解婆婆的性格才能真正滿足她的需求,送禮也是種藝術,要能投其所好又能讓對方感動,除了用心還是用心。

很多女性都是從另一半口中打聽或得知未來婆婆的嗜好與喜惡,除非妳的另一半是個很孝順、貼心且母子情深的角色,否則通常是母親知道兒子愛吃什麼東西,兒子則未必知道母親的需求,因此當女友或未婚妻提出要買什麼「伴手禮」時,另一半往往也都會以「不用啦」、「隨便啦」、「啊!沒關係啦」來含糊或搪塞帶過,這種情形也同樣會發生在妳娘家的兄弟身上,因此妳最好是透過自己敏銳細心的觀察,以及多利用與未來婆婆平時的溝通互動中,去發掘她的喜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越綏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